齐鲁石化热电专业实现“双效”驱动

www.chinaoilonline.com  2015-01-07 05:28:42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是齐鲁石化员工一年来说的最多的一句话。2013年10月,齐鲁石化热电专业重组开始试运行,2014年1月1日正式运行,经过一年运转,重组后的齐鲁石化热电厂发生了巨变。

    重组前,齐鲁石化四个动力站分属四个生产厂,各自为战,发电供汽难以均衡协调;重组后,三个动力站划归热电厂管理,实现了专业人管专业事,一批多年累计形成的难题逐步得到解决,效率提高,效益凸显。2014年,齐鲁石化热电厂17项公司级优化项目和多项技术攻关项目整体推进,实现优化增效1.7亿元,实现效率和效益“双效”驱动。。

    齐鲁石化热电专业为何能在重组后迅速凸显效益和效率?究其原因,就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管理,实现公司层面上全系统优化,生产、设备和管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破藩篱成一统

    齐鲁石化热电专业重组之前,公司16台蒸汽锅炉和13台发电机组,分属热电厂、炼油厂、烯烃厂、第二化肥厂,四个二级单位,各单位根据生产需要自主安排锅炉和发电机组负荷,受管理权限制约,没有办法从整体上考虑装置运行成本和效益。

    1月1日,齐鲁石化热电专业重组正式运行,把过去分散在各单位的所有热电装置及变电站整合后,统一交由最为专业的热电厂进行集中管理。专业化重组完成后,热电厂提出:重组要实现生产稳定、队伍稳定,为公司热电专业系统整体优化打下基础、为公司后续的专业重组发挥示范作用。

    重组后的第一天,二化动力站的装载机等设备出现故障,险些影响锅炉正常上煤。热电厂立刻调去一台装载机,并抽出6名职工支援二化动力站,解了燃眉之急,热电厂经受住了重组后的第一次考验。同时,安排一名副总工程师带领调度、锅炉、汽机等专业技术人员到二化蹲点调研,了解存在问题、解决生产难题、制定整改措施。2月初,炼油动力站输煤皮带发生问题,厂里立即派出燃料车间领导和骨干前往帮助解决,及时消除了生产隐患。

    齐鲁石化热电专业重组以来,热电厂积极稳妥做好热电专业重组各项工作,实现了队伍稳定、生产稳定。2月启动三站管理提升活动,提出“明差距、定措施、抓落实、上水平”的总体要求,三个动力站自我加压、迅速行动,现场环境明显改善,工艺管理日趋规范,装置运行更加平稳可靠,重组后的热电厂开始步入正轨。

    蒸汽通盘优化显效

    齐鲁石化热电厂乙烯动力站产出的超高压蒸汽是乙烯裂解炉运行的动力源。受燃料成本影响,乙烯动力站产出的超高压蒸汽成本高,制约着动力站整体效益的提升。如何使乙烯动力站降低成本,是重组后热电厂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尽快优化烯烃厂蒸汽负荷,重组后热电厂立即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了解情况,与乙烯动力站技术人员共同制订出详细的蒸汽优化方案:在确保乙烯装置超高压蒸汽需求的情况下,尽量降低乙烯动力站锅炉负荷,烯烃厂所需的中压蒸汽不足时,热电厂给予补给。随后,乙烯动力站及时优化蒸汽平衡,尽量降低锅炉负荷、减少锅炉超高压蒸汽产量,同时热电厂优化蒸汽管网运行,增供烯烃厂4.3兆帕中压蒸汽,2014年,累计压减乙烯动力开工锅炉产汽量8.7万吨,降本增效1617万元。

    与乙烯动力站情况相似,炼油动力站和二化动力站的蒸汽成本也要远高于热电厂,降低他们的蒸汽负荷、提高热电厂外供蒸汽量就是优化增效。他们合理调配热电厂与两个动力站锅炉外供蒸汽负荷,提高热电厂供炼油厂4.0兆帕管线和1.5兆帕管线供汽负荷。

    当二化动力站或炼油动力站设备出现问题时,热电厂、二化动力站、炼油动力站密切协调配合,相互弥补不足,力保蒸汽管网压力稳定,避免由于启停动力装置造成管网蒸汽压力波动产生的损耗,做到蒸汽系统平稳运行,确保炼化装置的稳定生产,真正实现了平稳增效。

    发、供电实现供需平衡

    齐鲁石化热电专业重组前,热电厂在公司用电量少的时候,可以多上网,供给山东电网,而在公司生产负荷大时,可以用地方电网的电,用来抵消多上网的电量。公司老区因为各电站的发电能力小,用山东电网电量较多,而且价格高于热电厂电价,增加了公司生产成本。由于种种原因,公司很难做到发电和用电平衡。

    齐鲁石化热电专业重组后,三个动力站由重组后的热电厂管理,有了合理分配发电、用电负荷的优势。热电厂积极平衡全公司发电、用电量,把尽力达到公司发电用电平衡、减少进电作为重要的优化项目来抓。

    热电厂生产调度科当班调度员实时掌握三个动力站发电情况和公司用电情况,每天联系公司电调度,发电、用电、转供电量一天一统计,临近结算日,增加统计频次,并根据统计情况及时调整发电负荷,协调三个动力站合理发电。

    在此基础上,热电厂整体优化三个动力站发电负荷,根据发电成本和机组检修安排合理配置负荷。针对二化、炼油动力站发电成本高的实际,要求尽量减少这两个动力站的发电负荷,热电厂多发电弥补用电、发电之差,二化、炼油两个动力站顾全大局,尽量降低负荷运行。2014年,齐鲁石化月月实现发、供电供需平衡,同比减少地方电网进电1.56亿千瓦时,增效4619万元。